《BIM技術與工程應用(第二版)》主要講述BIM技術在工程中的實施,以及全專業BIM模型的創建和模型應用等內容。從BIM技術及其價值、BIM在國內的發展及趨勢入手,循序漸進,分別講解了BIM實施策劃和計劃的制訂,全專業BIM模型的創建和工作流程,BIM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以及BIM模型算量應用等,并具體介紹了BIM模型應用,如審閱、漫游、碰撞檢查、施工模擬、計價、動畫渲染...
《BIM技術與工程應用(第二版)》主要講述BIM技術在工程中的實施,以及全專業BIM模型的創建和模型應用等內容。從BIM技術及其價值、BIM在國內的發展及趨勢入手,循序漸進,分別講解了BIM實施策劃和計劃的制訂,全專業BIM模型的創建和工作流程,BIM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以及BIM模型算量應用等,并具體介紹了BIM模型應用,如審閱、漫游、碰撞檢查、施工模擬、計價、動畫渲染等。 本書可作為大中專院校土建相關專業的BIM課程教材,也可作為BIM從業人員的學習用書及工具用書。
劉云平,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副教授,通大飛揚BIM研究工作室創始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BIM技術與工程應用。自2005年起至今在南通大學從事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工作,2013年起從事BIM技術的教學、研究和項目咨詢指導工作,從事工程現場管理多年。承擔的BIM項目有南通大學青年公寓的BIM咨詢、南通大學教學組團及輔助設施建設項目、藝術教學樓組團BIM技術服務,為中鐵十九局、中鐵十四局、中鐵十六局、中鐵十局、中鐵十一局、中鐵四局、中鐵二十四局等多家單位提供BIM培訓和BIM技術服務。主編BIM教材多部。 通大飛揚BIM研究工作室始于2014年,主要由南通大學的師生組成,以"立足通大,服務地方,報效祖國,培養人才"為使命,秉持"用心·專注,專業·堅持"的理念,聯合校內外優質資源和BIM人才,進行BIM技術落地與應用的研究、教學、項目咨詢與指導。
前言 BIM技術經國家多年推廣,在國內已經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但也應看到,當前BIM技術在行業內的應用仍不夠深入。隨著近兩年經濟形勢和國家政策的調整,建筑行業也發生了變化,而應對這種變化,可以通過引進新技術改變產業高消耗、高浪費的現狀。信息化和高效的管理,準確快速的工程量計算和成本估計與核算,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BIM作為應用于工程各階段的信息化技術,就擔起這一重任,因此BIM相關軟件也成為本行業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工具。通大飛揚團隊秉持“用心專注,專業堅持”的理念,自2014年起從事BIM技術的教學及項目應用研究,不斷總結教學和項目應用的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果?!禕IM技術與工程應用》自2020年出版后,被多所學校選為教材,使用效果良好,基于此,我們修訂編寫了第二版。第二版的主要調整如下。 ① 對章節進行了重新劃分,由原來的四章,調整為八章。 ② 增加了第3章BIM正向結構設計的內容。 ③ 原第3章內容,拆分到第4~8章中。 ④ 第4章在原內容上增加了鋼筋算量的相關內容。 本書的付梓是本書編委和寫作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感謝家人、同事和相關學生在我學習、研究BIM和編寫本書過程中給予的無私幫助。 由于水平所限,此次修訂還會存在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我們繼續改進。 劉云平 2024年1月26日 第一版前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是一項應用于設施全生命周期的3D數字化技術,它以一個貫穿其生命周期都通用的數據格式,創建、收集與該設施所有相關的信息并建立起信息協調的信息化模型作為項目決策的基礎和共享信息的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建設行業技術的迅速發展,BIM的發展和應用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BIM技術具有操作的可視化、信息的完備性、信息的協調性、信息的互用性等特點,國內BIM技術從單純的理論研究、建模的初級應用,發展到規劃、設計、建造和運營等各階段的深入應用,BIM技術已被明確寫入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并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部“十三五”規劃。 在全國建筑之鄉的南通,南通大學的老師立足本校,服務地方,于2013年開始籌建通大飛揚BIM研究工作室,以“報效祖國,培養人才”為使命,秉持用心專注、專業堅持的理念,進行BIM技術落地應用的研究、教學和推廣。2016年由通大飛揚工作室牽頭組織編寫“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叢書”,叢書涉及BIM基礎知識、軟件操作和BIM技術在工程各階段(設計、成本控制、施工和運維)的應用。《BIM軟件之Revit 2018基礎操作教程》于2018年出版,使用效果很好,印刷已達5000冊,經過幾年努力,《BIM技術與工程應用》也最終完稿。 本書主要特色如下。 ① 內容的全面性和實用性:這是本書的重心。 ② 知識的系統性:本書的內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按照BIM實施準備、模型創建和模型應用的流程編寫。 ③ 編寫人員的針對性:參編人員從事BIM及相關專業課的教學、培訓、施工現場管理、設計工作,經驗豐富。 ④ 書中具體操作步驟配有大量圖片,由淺入深,易于理解。 ⑤ 本書采用Revit、Navisworks、建模大師、新點BIM5D算量、新點計價和5D管理平臺軟件,結合具體案例,介紹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工程應用,內容結構嚴謹,分析講解透徹。 本書的付梓是本書編委和寫作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感謝父母、岳父母及家人劉效堂、閆秀英、相永平、張永杰、相琳的幫助;感謝南通大學樊曉東副校長;感謝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施佺院長、包華老師、張莉莉書記、張志剛副書記、蔣泉副院長;杏林學院劉時方副書記,原建工學院孫漢中副書記(現機械學院),基建處秦保軍處長和鞠銀山副處長、陳可、黃慧彬、陸松巖等同志,現教中心薛虹副主任、劉國民、張曉榮、章志國等同志,南通大學陸凱君、成偉、龔響元、董健、何志良、楊彬、戴明旭、陳潤波、黃燁、張龍威、趙睿函、覃新瑞、張諾、吳濤等同學,在筆者學習、研究BIM以及編寫本書過程中給予的無私幫助。 鑒于我們的水平,書中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衷心希望各位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劉云平 2019年8月26日
0 概述 1 0.1 BIM的誕生 1 0.2 BIM技術及其價值 2 0.2.1 BIM技術及其特點 2 0.2.2 不屬于BIM技術的模型 3 0.2.3 BIM技術的價值體現 3 0.3 BIM在中國的發展 4 0.3.1 使用BIM技術的原因 4 0.3.2 BIM政策與規范匯總 7 0.4 家國情懷——國產BIM軟件的發展 8 0.5 BIM在工程中的應用 10 1 BIM實施規劃 11 1.1 BIM實施策劃 11 1.1.1 應用目標 11 1.1.2 技術選擇 15 1.1.3 BIM社會性——人 16 1.1.4 BIM工作流程 17 1.1.5 BIM標準 19 1.2 BIM實施計劃 24 1.2.1 BIM應用目標和時間計劃 25 1.2.2 BIM技術路線 25 1.2.3 BIM團隊組建 25 1.2.4 BIM構件庫 28 1.2.5 BIM數據管理 29 2 BIM模型創建 37 2.1 項目前的準備 37 2.1.1 樣板文件制作 38 2.1.2 地點與坐標 49 2.1.3 CAD圖的處理 51 2.2 模型創建(土建) 52 2.2.1 建模實施計劃 52 2.2.2 土建模型創建 54 2.3 機電(MEP)模型創建 65 2.3.1 共享方式選擇 66 2.3.2 樣板文件 67 2.3.3 Revit MEP系統 68 2.3.4 模型創建 79 2.4 模型初步應用 80 2.4.1 顯示設置 80 2.4.2 房間分析 80 2.4.3 碰撞檢查與調整 82 2.4.4 工程量統計 83 3 BIM正向結構設計 85 3.1 模型創建 85 3.1.1 樓層(標高)創建 86 3.1.2 軸網創建與命名 90 3.1.3 結構構件的創建 92 3.1.4 結構構件的修改 95 3.2 荷載的施加 100 3.2.1 板荷載 100 3.2.2 梁荷載 101 3.2.3 墻柱荷載 102 3.3 結構計算 103 3.3.1 GSSAP總體信息 103 3.3.2 地震信息 109 3.3.3 風計算信息 113 3.3.4 調整信息 114 3.3.5 材料信息 116 3.3.6 輸入數據的核查 116 3.4 結果查看與出圖 118 3.4.1 整體計算指標 118 3.4.2 構件參數指標 119 3.4.3 出圖 121 3.5 基礎設計 123 3.5.1 擴展基礎 125 3.5.2 樁基礎 126 3.5.3 彈性地基梁基礎 127 3.5.4 樁筏和筏板基礎 129 3.5.5 沉降計算 130 3.5.6 其他工具 131 4 BIM算量模型創建與工程量匯總 132 4.1 BIM5D模型算量 132 4.1.1 工程設置 132 4.1.2 模型映射 135 4.1.3 套做法 136 4.1.4 計算工程量 139 4.1.5 輸出報表 141 4.1.6 安裝工程量計算 142 4.2 量筋合一模型算量 142 4.2.1 量筋合一軟件的建模操作 143 4.2.2 套做法 159 4.2.3 工程量匯總 162 4.3 量筋軟件模型與BIM5D算量軟件的對接 162 4.4 量價對接——算量與計價軟件的數據對接 163 4.4.1 量筋軟件數據傳遞到計價軟件 164 4.4.2 新點BIM5D算量和計價的聯動 165 5 模型審閱與展示溝通 166 5.1 模型審閱 166 5.1.1 Revit模型導入Navisworks中 166 5.1.2 定位 169 5.1.3 瀏覽模型 171 5.1.4 剖切模型 175 5.1.5 對象選擇與查找 179 5.1.6 信息查詢 182 5.1.7 測量與注釋 183 5.1.8 視點 187 5.2 展示與溝通 189 5.2.1 集合 190 5.2.2 模型展示和渲染 197 5.2.3 動畫 199 6 碰撞檢查與施工模擬 205 6.1 碰撞檢查 205 6.1.1 導出與整合 205 6.1.2 創建選擇集與顏色圖例 206 6.1.3 碰撞檢查 207 6.1.4 結果查看與定位 209 6.1.5 碰撞報告與交互 210 6.2 施工模擬 212 7 工程造價與BIM5D算量 214 7.1 工程造價的基本概念 214 7.2 新點計價軟件簡介 216 7.2.1 工作流程 216 7.2.2 新點計價軟件基本操作步驟 217 7.2.3 常用的調整 227 7.2.4 軟件操作技巧 230 8 BIM技術協助施工管理 237 8.1 四方協同管理 237 8.2 工程技術管理 239 8.3 現場動態管理 239 8.4 施工進度管理 242 8.5 關注構件信息 244 8.6 文檔的電子化管理 244 8.7 基于BIM技術的運維應用簡介 245 附錄 246 附錄1 BIM管線綜合原則 246 附錄1.1 總原則 246 附錄1.2 結構專業 246 附錄1.3 水專業 246 附錄1.4 暖通專業 248 附錄1.5 電氣專業 249 附錄1.6 管線綜合對建模的要求 249 附錄1.7 管線綜合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50 附錄2 分項工程 250 參考文獻 254
ISBN:978-7-122-44739-5
語種:漢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4-08-01
裝幀:平
頁數:254